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出的背景、意义和成果
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也是我们共享的世界。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,中国便明确提出要倡导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意识。习近平主席在担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便强调,国际社会已经紧密相连,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。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性问题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。这种“命运共同体”的理念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视角。
在当今世界,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。政治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逆转,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也日益加深。然而,我们也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,如粮食安全、资源短缺、气候变化、网络攻击、人口爆炸、环境污染、疾病流行、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,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。无论人们身处何国、信仰如何、是否愿意,实际上都已经身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。同时,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,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。
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,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社会信息化、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,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。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,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。然而,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,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。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。这一重要理念顺应了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的时代潮流,回应了时代要求,凝聚了各国共识,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、持续繁荣、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。它表现了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和平期盼和发展愿景,是对旧的国际关系和格局的超越,开辟了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理念与方案的统一,在目标、途径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。
免责声明:
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友提问,创作工场回答,未经许可,严谨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