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仲裁需要双方自愿协商一致,而诉讼不需要呢?
仲裁和诉讼是解决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,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。其中,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当事人是否需要自愿协商一致。这主要是因为仲裁和诉讼的性质、目的和程序不同。
1. 性质和目的: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,其目的是通过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来解决纠纷。仲裁通常更加灵活、高效,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争议。而诉讼则是一种正式的法律程序,其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,通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,最终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判决。
2. 程序:仲裁的程序相对简单,一般只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并选定仲裁员,然后由仲裁员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和证据进行裁决。而诉讼的过程较为复杂,包括起诉、答辩、举证、质证、辩论等环节,法院需要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,最终作出判决。
3. 自愿协商一致:由于仲裁的性质和目的,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需要自愿协商一致,以达成对争议的解决方案。这样可以保证仲裁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。而在诉讼中,当事人没有这种自愿协商的义务,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作出判决,即使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法院的判决,也可以通过上诉等方式寻求改判或撤销。
4. 强制性:仲裁裁决具有一定的强制性,但仲裁裁决只能在仲裁范围内执行,如果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,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。而诉讼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,无论一方是否履行判决,都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总之,仲裁和诉讼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,其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当事人是否需要自愿协商一致。这主要是由于仲裁和诉讼的性质、目的和程序的不同。
免责声明:
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友提问,创作工场回答,未经许可,严谨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