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,作品特点,功过是非和后世评价
鲁迅先生(1881-1936)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。他出生于福建泉州,5岁时随父母来到天津。青少年时期受祖父影响而学习传统文化。20世纪初开始写作,1905年被选为《新青年》杂志的副主编。
他的作品大多抒发对封建官僚体制的不满、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怒、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,形式上表达了一种“怀旧”情怀,在文学手法上也很独特,用语风格明快、表达力强、通俗易懂。
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,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、思想家和公益人士。在公益方面,他成立了“金融促进会”帮助农民脱贫;在教育方面, 他创办了“北海学校”, 吸引大批广大读者参加语文教学; 在思想方面, 他呐喊"民意"而奔向"民权", 声明要"启迪人心", 让人民得到应有的尊严; 在文化方面, 他呐唤中华文化要"重生", 敦促各界要深入浅出地去理解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; 鲁迅先生不但使我国语文教学有了巨大变化, 还对我国历史影响深远。
后世评价鲁迅先生都是相当正高。1958年12月起,中央电视台开始正式将《呐喊》作为电影剧集连奏上映, 此后就引发了浩浩声声、厚重而真诚的' '呐唤' '风波. 三十多年来," 鲁迅" 这一神奇般地字眼已成为人们衡量中国传奇厚重底子 的校尺.
免责声明:
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友提问,创作工场回答,未经许可,严谨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