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水电站安全监测的现状
中国的水电站安全监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。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17年《中国水电行业安全发展报告》,截至2016年底,我国地表水型、地下水型、河流式和海洋式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约为1.8亿千瓦,总数量约12000座。其中,监测仪器安装面积高达14000多平方公里,监测仪器数量超过170000台。
此外,我国还逐步探索形成安全监测体制。2016年7月,“十三五”期间实施的“国家水电站大修及新建工程常态化、省际一体化、集群化”试验也将推动我国水电站信息化建设;2017年11月9日上午10时30分在县船闸上部就开通马尔代夫—南斯拉夫—波黑—意大利—德意志特快航道启动试运行;2018年2月20日-21日,在上海市依托天府大道核心区,通过对500多条公路的故障情况及时监测,形成从“胎心仪+雷击保护+防冲击装置+ICU_NET4.0 装置 +光学传感 咒+LED 显 示 ” 一体化 相互作 用 , 实 现 了 正 确 性 高 , 快 速 性 快 , 传 输 量 大 , 使 由 零损耗、省能耗 。
随着5G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之风的不断扩散,将使得对水电站安全监测体制的覆盖也不断扩大。此外,各省市也将对各水电站进行巡检,通过人工以及物理方式来核对情况,保证不出问题。
免责声明:
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友提问,创作工场回答,未经许可,严谨转载。